生病新 ( ) 觀念

身體的衰敗與恢復系列:一

 

1) 細菌致病論 ( Germ Theory of Disease ) 細胞致病論 ( Cellular Theory of Disease )

細菌、病毒、真菌引致生病嗎?

通常人 ( 甚至大部份的專家 ) 都認為,某人生XX病是因遇到XX病菌所致,這便是細菌致病論」,但事實是這樣嗎?「細菌致病論」是被稱為「細菌學之父」的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 ( Louis Pasteur ) 1864年所提出來的,其實他是抄另一位法國生物學家、化學家、自然學家安東.貝尚(Antoine Bechamp ) 教授早期的理論而來的,可笑的是,貝尚教授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發酵微生物 ( Microzymas: Fermentation of Micro-organism )

貝尚教授後來發現XX菌並不會引起XX病,不同的病菌都只不過是同一種的發酵微生物在演進為細菌過程中的不同形式。所有生物都由Microzymas所形成,牠們能還原為大量的Microzymas,細胞不是人體最小的單位,而是MicrozymaEnderlein 稱這些人體最小的單位為Protit。正如人死後,細胞便會從中產生Microzymas,將身體物質降解,化為基本原素,這正是聖經所說:「塵歸塵,土歸土。」( Dust to dust, earth to earth.),這正是神所設計的大自然循環生態。身體於健康狀態時,這些Microzymas會幫助身體各細胞運作,相反身體於不健康狀態時,Microzymas會變成細菌病毒。

「細胞致病論」:

貝尚教授做了許多實驗,證明身體是先有發生XX病的條件,才有XX的病菌產生。Microzymas並未造成各種的疾病,相反是在反映身體有甚麼疾病正在形成的條件。總結是病症導致病菌,不是病菌導致疾病 ( Germ causes not illness, but illness causes germ ),這便是「細胞致病論」。

Microzymas ( 細菌、病毒等 ) 必需找到合適的「土壤」,才可以生存、繁衍,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享利林德拉爾醫生早於1918年出版的《自然醫療學哲學》一書說明這個道理。

正如眾人於相同時間處於同一環境中,其中一個人生病時,按細菌致病論的道理,其他人也應一同生病,但發覺事實並不是如此。SARS期間,很多家庭中的某一個成員患病,但其他的成員卻完全沒有患病,何解呢?分別就在於他們有不同的抵抗能力。某些人的抵抗力非常強,很少生病,某些人身子差,卻常常生病,就在於他們有不同的抵抗力。任何人也知道,細菌是無處不在的,生病與否,只在乎你的抵抗力強與弱。

護士之母: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 Florence Nightingale ) 的見證:

她見證說:「我從小開始被教導相信天花是一種東西,先有了一個樣本,然後代代相傳,若非有天花菌,就沒天花。後來,我親眼看到,親自用鼻子嗅到天花無緣無故在密封的房間或過擠的房間發病,我已看到疾病開始、成長、傳給其他人。例如我看過在一個病房裡那些人生活得有點擠,於是大家不斷發燒,後來再擠一點,大家患傷寒,再擠一點,大家患斑疹傷寒。所有經驗告訴我,疾病是形容詞,不是名詞。根本就沒有個別的疾病,只有個別的疾病條件。」

美國公共衛生權威John Shaw Billings的說話:

1883John Shaw Billings曾說:「只是將細菌引入生物體內並不保證它們會繁殖或產生疾病,倒是生物體本身的情況影響很大,巴斯德宣稱決定傳染病的唯一因素是細菌的多寡,顯然是太輕率的立論。」

十九世紀的偉大醫師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 ( 1821 – 1902 ) 的見證:

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 是首位提出細胞致病概念 ( 他是細胞病理學:Cellular Pathology始創人 ) 的人,他說:「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會致力證明細菌是在尋找它們的天然棲息所:病組織,而不是作為病組織的起因。例如蚊子尋找靜止的水,但是沒有使池水靜止。」

「細胞多型學說」( Pleomorphism ) 與「細胞單型學說」( Monomorphism )

1910年,細菌學家E.C. 羅斯諾做了一連串的實驗,把許多不同病症的細菌如關節炎、扁桃體炎等,全部放在同一種培育的液體之內,不久後,各種細菌已經再沒有分別了。羅斯諾又把膿菌放於某一養料之內,變成肺炎,再把肺炎菌放於另外一些養料之內,又變回膿菌,不論他用甚麼菌做實驗,結果也是一樣,這就是「細胞多型學說」,跟現代醫學所說的「細胞單型學說」,即個別細菌永遠不會變成另外一種細菌的觀念完全相反Protit可變成細菌、病毒、真菌等,最後又可分解變回protitprotit永不死亡。

加州聖地牙哥的羅亞爾賴夫醫生將大腸杆菌變成傷寒菌,又把各種癌症的病毒變成其它的病菌或無害的細菌。賴夫醫生的另一實驗,不在動物的組織中打進任何細菌或病毒,只是用化學物質製造合適的環境,那些動物組織便出現不同病症的所有病癥。

巴斯德臨死前的見證:

最可笑的是,據說巴斯德於死前都認同「細胞致病論」而說:「Claude Bernard was right….the microbe is nothing, the terrain is everything.」。真的可與達爾文死前對提出進化論而後悔相提並論。

真人實驗: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於歐洲戰場頻頻患上痢疾,他們將痢疾桿菌樣本帶回美國,加入受試者的食物內,但竟然一個也沒有染上痢疾。

德國漢堡大學 ( University of Hamburg ) 一位教授為了證明細菌致病論是荒論,用自己身體作實驗,將一支試管盛有足以使一隊軍人染病的霍亂菌液體,當場一口喝下,結果沒有染上了霍亂。

科學家路德萬教授將天花病菌塗在自己的皮膚上,結果也沒有染上了天花。

消毒的作用:

至於為何消毒可減低感染和發炎呢?是因為未曾消毒的東西已附帶著腐敗的物質,這些腐敗的物質已有病態的發酵微生物,把牠們帶進傷口或體內,如果體內的免疫能力不夠強的話,當然會大大增加感染機會。也千萬不要誤會,絕不是說這樣我們便不用注重衛生,身子是神的殿,我們應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盡量避免它受到傷害。只是我們應該知道人怎樣會生病,才能知道怎樣避免生病。

細菌致病論 細胞致病論 的比較:

 

細菌致病論

細胞致病論

1

疾病從體外的微生物而來。

疾病從細胞內的微生物而來。

2

微生物常常被認為是有害的。

細胞間的微生物是用來建造及幫助新陳代謝。

3

微生物的功能是恆常不變的。

當主體生物受傷或死亡時,微生物會轉變成於化學或機械上的原理來幫助主體瓦解。

4

微生物的顏色和形象是恆常不變的。

微生物的顏色和形象會視乎媒介而改變。

5

每種疾病都只是與每種特定的微生物有關。

每種疾病都只是與主體每種特定的狀態和條件有關。

6

微生物是引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當主體健康下降時,微生物便會變成致病形態,主體的狀態是引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7

疾病會侵襲所有人。

疾病是於不健康的情況下而形成的。

8

防禦微生物便能預防疾病。

主體健康便能預防疾病。

參考網址:

http://www.sumeria.net/dream.html, http://www.herbdatanz.com/pasteur_or_bechamp-pleomorphic_organisms-1.htm,

http://www.herbdatanz.com/pasteur_or_bechamp-pleomorphic_organisms-2.htm,

http://www.chrysalisyog.homestead.com/common.html,

http://members.iinet.net.au/~dminoz/bechamp/index.htm,

http://www.euroamericanhealth.com/index.htm.

 

2) 影響健康的四大原因:

既然生病主要是因為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而跟細菌、病毒、真菌等沒有最大直接的關系,那麼,有什麼東西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呢?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主要有四點:

I) 性情與品格。

II) 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休息等。

III) 環境:如水源、空氣、化學物質、輻射等。

IV) 醫藥。

2.1) 性情與品格:( 另請參閱筆記「壓力加速老化、生病、致癌」)

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人生病與否,跟他們的性情和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人健康與否最重要取決於是否開心、快樂、滿足等,終日悶悶不樂,就算真的沒有病,跟其他患病的沒有兩樣,並且真的很快會生病。

美國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專家進行研究,發現33位患上了血癌的兒童,其中31位於患癌前曾經遭受重大的情緒打擊。

當代中國生命科學家柯雲路於1995年出版的書《柯雲路新症病學》指出,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想病。

香港有研究顯示,退休人士更容易患失眠、抑鬱,因為缺乏了生活意思、方向、勞動等。

喜樂是很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及抵抗力。日本的研究證實開懷大笑後,免疫能力會被提升,如看完三小時喜劇後,體內NK Cell ( 對付癌細胞的頭號免疫細胞殺手 ) 的活動能力增強了。神設計真奇妙,笑的感覺比痛更大,所以笑可以抑制痛楚。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是十分正確的。

現代醫學證明音樂的活動中樞在大腦皮層右側。輕鬆、愉快的音樂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脢、乙醯膽素等活性物質。人體有種種週期性生理節律,如心跳、呼吸、腸胃蠕動等,統稱「微生物節律」。因旋律與節奏的快慢、變化、起伏之中,可以發揮調節人體生物節律的作用。音樂也是一種特殊的信息,能透過聽覺神經系統發揮興奮和抑制作用。川崎大學的研究報導指出,合唱團練習九十分鐘後,半數合唱團成員血液內的免疫細胞數量較未開始練習時高,其中一成員體內免疫細胞數目更增加了14%

「心理神經免疫學」亦證明心靈平靜時,免疫能力會被提升。

美國科學家一項的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的憂鬱症就能使人的免疫系統失調,促使中年以上的人出現一些與年齡有關的嚴重疾病。

美國德薩斯州大學以1,558名墨西哥長者為期七年作研究對象,發現樂觀人士其衰老現象較悲觀者緩慢,研究人員發現樂觀情緒可改變體內的化學平衡,從而影響健康。此外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發現悲觀長者的記憶較差。消極負面的思想會殺傷你,嚴重影響你的分泌、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生命科學、人體工程的學者都認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無論是對於防病抗癌還是健康長壽,都是最重要的一種生理功能。因此,強勁的免疫系統才是防癌、強身、健康長壽的首要因素。

所以,因神時常喜樂、歌唱跳舞,是對抗疾病和強健身體的很重要因素之一。

2.2) 生活習慣:

2.2.1) 運動:

港大與衛生署於2004年發表報告,本港35歲以上人士因缺乏運動而致死的成因約佔20%,而完全沒有運動而致死的風險達60%,比吸煙致死約18%的比例還要高。根據統計,運動可增加最少兩年壽命。

運動幫助身體清毒、排毒,幫助血液運行和淋巴系統。淋巴系統有助排毒和白血球的抵抗能力。淋巴沒有心臟幫助輸送氧份和血液,只能靠深呼吸和運動,若我們只吃有機有益健康食品,卻不運動,氧份怎能有效地輸送和排出毒物呢?運動幫助血管生長,清洗細胞、供應氧份到每個細胞。若只有吸收、卻不能輸送到每一細胞,也是浪費,不能盡都吸收。

運動幫助心臟和各個循環系統,增強心肺功能,使血液輸送氧氣到每一個細胞,特別是輸送氧氣到腦部,因此運動員的眼睛有光彩。運動員的脈搏比別人慢,心臟得到更多休息,心臟病的機會更少。

運動前的舒展、柔軟體操,也幫助身體柔軟,肌肉也強健起來,人就不容易受傷,能應付突發意外。

運動對皮膚很這好,又可以養顏,有光彩。也幫助排便,促進新陳代謝,產生分泌使你舒暢。

每星期應有23次約30分鐘的運動,若能夠每天運動更好。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運動,尤其是身體有特別毛病,例如關節、骨、心臟,應格外小心。太劇烈或過量運動會對身體做成損害,尤其是很少運動的人,一下子不能運動量太大,應逐步適應、調節。帶重量的健身運動有助強化骨質。

競步是最簡單方便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每星期五次,每次半小時的競步,對身體極之好。競步跟一般的走路不同,步履更大,頻率更高,雙手需大幅的擺動。競步只承受體重約1.21.5倍的重量,跑步卻是35倍,對關節有毛病的人十分之合適。

跳彈床是很好的運動,適合任何年齡或身體有毛病的人士進行,其果效比很多運動更好,特別幫助淋巴液的循環及排毒,美容院所謂的淋巴排毒只是浪費金錢。

到空氣清新的地方深呼吸至少十分鐘,用鼻深深的吸入,用口慢慢的呼出,增加氧份、加速淋巴循環,也是運動的一種

游泳是很好的運動,對心肺、肌力、柔軟度等的操練都很好,只是要留意現今泳池含有太多的化學物質,長期於泳池內游泳的害處比益處可能更大。

2.2.2) 休息:

神造人有規律,先有晚上,才有早晨。人無法事先儲備睡眠,相反,長期日夜顛倒的人,他們正在透支他們的生命。夜睡或通宵會影響整個身體的自然節奏,內分泌產生變化,人體有生理時鐘,自我修補、排毒等全都在晚上進行。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會百病滋生。同樣睡八小時,晚上十時睡,跟凌晨二時睡八小時的結果絕對不一樣。

要注意空氣流通,在缺少氧氣的環境睡覺,睡醒後還是混混沌沌。日間如感受疲倦,應該小休十多分鐘才繼續工作,工作效率更快。當出現經常難入睡、失眠、睡眠質素下降的情況,就是身體響起警號。

2.3) 飲食:

請參閱筆記:「簡單健康飲食十則」。

另外關於怎樣避免飲食及環境的害處,請參閱筆記:「癌症如何形成」。

2.4) 醫藥:另請參閱筆記「年年驗身,令你放心?」、「免疫針,致疫針?免得針!、「為藥瘋狂!」等。

2.4.1) 西醫的醫學程式:

美國國會獨立機構「U.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OTA」於1978年報道,所用的80%90%醫學程式都沒有經過驗證;新科學家雜誌亦於90年代作同樣的宣稱;英國醫學學報1991年亦報道有約85%的醫學程式沒有經過科學證明。

2.4.2) 療效:

OTA報告傳統西方治療的完全成功率只有10%20%,這主要是急症如斷肢、大量出血等,另外有報道約10%的疾病是由醫生或藥物引起的,其餘70%80%如慢性疾病、癌症等,西醫無法完全治療。

全球三大藥廠之一「葛蘭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 ) 副總裁Allen Roses200312月曾說:「90%的藥物對30%50%的病人無效;抗癌藥物功效約25%;只有少於一半服用昂貴藥物的病人,可以真正受惠於該藥物。」

2.4.3)「醫源性疾症」( Iatrogenic Disease: Physician-induced Disease )

「醫源性疾病」這個名詞於近年開始流行起來,它的意思是指全因醫生對病人一手造成的傷害。

《美國醫學會學報: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報導平均每年約230,000284,000人死於「醫源性疾病」,排行全美致命殺手榜第三名。

美國HealthGrades Patient Safety27-7-2004指出,美國於20002002年期間,平均每年有約195,000人死於醫療事故。

哈佛大學教授Lucian Leape經研究後指出,美國每年因醫源性疾病而受害的約有一百萬人,因此而死亡的更達120,000人,比全美一年死於被手槍打死的二萬多人多五倍、車禍死的43,649人多近三倍!

美國「醫學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IOM)於1999年的報告中指出,有約2030%的醫療傷害出於人為錯誤,即美國每年約有44,00098,000人因可避免的醫療錯誤而喪命。

1993年「美國公共衛生研究小組」披露,美國平均每年死於醫藥事故的有八萬人,4年後上升接近10%

1990年起,英國因醫源性疾病而死的升幅最小超過了500%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Charles Vincent估計英國每年因醫源性疾病而死的約有四萬人,BBC亦報道英國每年約有二至三萬人不幸成為醫療事故下的犧牲者。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報導指出澳洲因醫源性疾病而死的約佔19%,即每五個病人中一人因此而死亡。

動手術是傳統西方治療的常見武器,哪一個器官或部位於一般方法不生效時,最簡單便是將它切除。美國獨立機構Health Research Group估計,每年超過320萬的手術是不需要的,卻奪去了最少16,000條性命。

Dr. Richard Greene1995年表示約85%95%的手術是沒有足夠證據是有必需的。

美國於1983年至1998年的統計,指出用藥失誤致死的人數增加幾近三倍。

除剖宮產外,子宮切除手術是美國最常用的手術,RAND Corporation1993年指出約41%子宮切除手術是不需要的,每年這700,000宗多餘的手術引致最少2,000人死亡,250,000人受傷害。

參考網址:

http://www.iatrogenic.org/index.html,  http://www.drwhittaker.ca/iatrogenic_disease.htm.

2.4.4) 藥源性疾病 ( Drug-induced Disease )

美國大藥廠Eli Lilly創辦人Eli Lilly說過:如果藥物 ( Drug ) 沒有毒性,根本就不是藥。

美國雖然有FDA,但美國國會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1990年指出約57%核准的西藥有嚴重或致命的副作用。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於1998的報告及美國醫學會期刊同樣指出,美國人每年因西藥致死超過10,600人,每年因藥物不良副作用入院者高達221,600人。

1996年的報道,中國過去十年內用藥至死共約2,500萬人,即每年約250萬人,中國一年藥物致死的人數已超過美國25年加起來的人數。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2001年指出,除了心臟病、癌症、中風外,西藥副作用排行美國致命殺手榜第四至第六位。

因藥物不良反應而需入院治療的病人總數,佔美國全年住院病人的17%,同樣的情況在英國佔25%,在加拿大則高達30%以上。

1999The Annual of Pharmacotherapy報道:30%於急症中的診症者都是與藥物副反應有關的。

根據Frank Hamliton M.D. 1998年的報告指出,美國每年死於非類固醇藥物( NSAIDs ) 的人數高達二萬,其副作用入院者每年亦達二十萬人。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9年的報道指出,與NSAIDs有關的致命率排行第 15 位。

不少止痛成藥都含有一種物質叫「乙醯基氨基苯( Acetaminophen ),已被證實會損害肝臟,而使用過量還會引至死亡。

2.4.5) 精神科藥物:

國際知名的精神科專家Peter Breggin說:「精神治療藥物 ( 包括抗憂鬱、失眠、興奮劑等 ) 的出現是把原來對神、自己和其他人信賴,轉移到醫生和藥物之上;人們對大腦所知的極有限,精神治療藥物的治療理論是基於假設、推測等;精神治療藥物實際是在擾亂大腦的運作和破壞大腦功能;精神治療藥物會上癮、愈食愈嚴重、不能自拔、還可能造成大腦永久的損傷;心靈和人際關係的治療更安全有效。

根據世界情緒健康服務組織的統計,全世界有2,500萬人因服用精神治療藥物而引致腦部永久性損害。

2.4.6) 真人白老鼠 ( Guinea Pig )

藥物於初步動物試驗成功後,便開始用人類作初步試驗,如第一階段順利過關後,第二階段便開始,順序增加份量,看看身體可承受的最高份量及共有多少的副作用等,當第二階段完畢後,便開始於市面上應用。但你猜第一及第二階段中可有多少人作實驗品?一些人沒有明顯問題,是否全球所有人都沒有問題?副作用會多少年後才完全顯然?最後誰是白老鼠?

很多藥物都是經多年後的真人實驗才知道最終的後果,如Hydrochloride 於開發期間的真人試驗中,477人中有24人死於副作用,而實際果效率只有約20%,但仍然被認可出售。

抗癌藥Evylicin於真人試驗期間,發現會引致骨髓障礙副作用,但仍然繼續加重份量去測試,為了知道致命份量是多少。

美國自1993年後,共核准了至少七種致命的新藥上市,這七種致命藥物為腸胃藥Lotronex、減肥藥Redux、抗生素Raxar、血壓藥Posicor、止痛藥Duract、糖尿病藥Rezulin及胃痛藥Propulsid等,分別可能造成心律失調、肝中毒、肝功能失常等嚴重副作用。其中糖尿病藥Rezulin,雖曾被提出有問題仍於1997年被FDA批准使用,導致最少63名患者於服用該藥後死於急性肝衰竭,21-3-2000 FDA終於禁止該藥出售。藥廠Parke-Davis/Warner-Lambert 雖賠償了6,000萬美元,這藥已為藥廠賺了超過二十億美元,真的九牛一毛。

2.4.7) 抗生素,是福是禍?

抗生素 ( Antibiotics: Anti=against, Bio=life, Antibiotics=MAL, Medicine against Life )抗生素同時殺死腸道內的好菌和惡菌,使人失去第一道對付毒素及病菌的防線。長期使用會引起種種後遺症,甚至過敏至死等。

著名藥物和分子生物學教授利弗在《抗生素的窘境》一書中指出:美國用掉的抗生素一半以上是不必要或不適當的。美國國會聽證會指出,美國約40%60%的抗生素都是誤開的。

香港於2004年的調查,78%的私家西醫濫用抗生素,而政府西醫較少76%,不少醫生即使已知感冒是由病毒而不是細菌所引起時,都給予患者抗生素服用。

由於抗生素的濫用,有些毒力很强且耐受高效抗生素的超級細菌也因此產生了。發明盤尼西林的Alexander Fleming曾警告:濫用這種神奇新藥可能洐生抗藥性的問題,可是卻沒有人理會。

哈佛教授及諾貝爾醫學獎得主Walter Gilbert說:總有一天,80%90%的感染症會對所有現存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科學顧問Dr. Richard Krause 說:人類會有一場抗藥性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大流行」。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及病理學系教授Harold c. Neu1992年的科學》上發表:「1941年治療肺炎球菌只需連續四天每日40,000單位的盤尼西林,現在病人每日連續服用二千四百萬單位 ( 增加600 ),都還會死於併發腦膜炎」。

2.4.8) 抗癌藥的真實果效:

英國癌症研究運動 ( Cancer Research Campaign ) 及醫學研究會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 的研究員Dr. Mark Rosenberg指出,癌細胞內有很多分子泵 ( Molecular Pump: P-glycoprotein),當癌細胞受到藥物或放射 ( 電療 ) 攻擊時,便會啟動分子泵,將化療藥物排出細胞外,令藥物失效。難怪日本癌症藥物療法研究會代表幹事田口鐵男表示抗癌藥物只有約10%20%的果效。Dr. John Cairns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更說:「化療只有約2%3%的果效」。

日本塚越茂癌症研究會化學治療中心顧問表示只有約10%的抗癌藥物真正有效。

根據日本國立癌症研究所的統計數據,抗癌藥物於五年生活率的果效,對於50歲以下患者為34%50歲以上患者只有22%。但若要把一些於五年後復發而死亡的病患者計算在內,有效率便更低了。而所謂有效只是指腫瘤縮小,而不是指真的能延長生命。

McGill Cancer Center118位治療肺癌的專家,問他們如果患上肺癌,他們會如何處理,超過75%說不會選擇化療,原因是無效,副作用太大。

FDA核准用來治療乳癌的Tamoxifne,但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顯示,Tamoxifne使用一段時間後便漸漸失去效用,甚至幫助癌細胞生長,這只是其中一個常見的例子。

英國廣播公司消息,一種由英國和瑞典製造的治療肺癌藥,經日本厚生勞動省證實,近2萬名服食該種藥的病人中,有近500人出現肺炎等副作用,其中有124人死亡。

1995年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的一遍報告,化療法ICE的副作用是可接受及預算之內,副作用包括61%人肝中毒、70%人腎中毒、92%人肺受損、94%人心臟受損、8%人死亡。

化學治療後的病患之血管,像是塑膠的水管一樣又堅又硬,血液因血管的硬化而產生循環的障礙,循環障礙產生心臟的負荷,及化學藥物的傷害,造成心臟、腎臟的衰竭而死亡,是醫療造成死亡,而不是疾病造成死亡。用化學藥物在血肉之軀起化學變化,抗癌在殺癌細胞,同時也在殺正常細胞。把病患傷害死了,卻會使病患認為是因得癌症死亡,而不會是因醫療不當死亡。

2.4.9) 西醫罷工,死亡率下降:

瑞士學者韓魯士 ( Hans Ruesel ) 調查求證了以色列、哥倫比亞、英國、美國加州等地,只要有醫生罷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的統計。

1962年,加拿大薩克其萬省 ( Saskatchewan ) 醫生大罷工,死亡率下降17%

1976年,美國洛杉磯醫生抗議保險制度因誤診巨幅上漲的事件而集體罷工,死亡率下降18%,當醫生門復工後,死亡率馬上回復正常。

同年南美州哥倫比亞的波哥大 ( Bogota ) 醫生罷工52日,死亡率下降了35%。

歷史上最長的一次醫生大罷工是在以色列,1973年罷工期為85日,死亡率下降50%,以色列醫學會會長站出來解釋說:為什麼醫生罷工少了那麼多人死亡?這是因為在罷工期間,我們醫生把精力集中於醫治最緊急嚴重的病患,而80%的手術都是可不必要馬上做的手術,除了二十年前醫生罷工的一個月內,這中間不曾有像這個月內這麼低的死亡率,這是破紀錄的。

 

3) 防病與治病的原理與方法:

當我們真正認識疾病的成因後,於預防疾病和醫治疾病時,便理應從身體健康著手,而不是單從對付致病原體著手,身體健康便會百毒不侵,生病時只要使身體回復健康,疾病便會自然消失。如果一位醫師連生病的真正原因都弄錯,試問他怎可能醫好將性命交給了他的病人呢?

 

4) 生病並不可怕:

這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患病,正常所有的人都很恐怕患病,特別是慢性疾病,不少長期病患者都受不住長期的痛苦而甚至作出自我了斷。其實疾病一點也不可怕,反而我們要多謝疾病的出現,為什麼呢?

4.1) 病痛是身體實況的一面鏡子:

既然疾病的形成是人身體出現了問題,沒有了疾病,我們就不知道原來我們的身體正在走下坡,神對我們的愛及設計真週到,病痛是十分好的訊息,要提醒或甚至警告我們,這一定是一些地方出現了問題,可能是放縱飲食、缺乏運動、生活反常、日夜顛倒,或是環境的問題,如化學物質、輻射、水源、空氣等等,還有的是性情和品格的問題,我們應好好的觀察出現在我們身上的病痛,已致找出真正的原因作改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沒有用的,於病痛時怨天尤人,更加無用,只更影響病情。

4.2) 增強抵抗力:

當我們每次生病後,身體產生便多不同的抗體,身體的抵抗力也會被增強,對抵疾病的能耐也增強。免疫系統這支軍隊愈戰愈勇、愈強大、經驗愈多,正如基督的精兵受患難原是命定的。

4.3) 投靠神:

病痛使我們更加尋求、倚靠神,向祂祈求,經歷祂的幫助、能力、慈愛。

4.4) 增進人與人的關係:

古語有云「患難見真情」,病痛增進情與愛,彼此支持、幫助,更增進友誼,加深關係。

4.5) 更有人情味:

患病多是痛苦的,患過病的人,通常會更懂得體恤人的軟弱,更加知道怎樣去照顧、安慰患病的人。

注意:純粹作資料參考。7-12-04http://health4u.hk